过日子都知道,手头得有点余粮,遇事才不慌,这道理放到企业身上也一样,尤其是现在芯片圈这乱糟糟的局面。
美国那边年年给咱们芯片企业“穿小鞋”,今年9月又把23家中国公司列了清单,上海复旦微电子就在里头。
按说遇上这事,不少企业可能就慌了神,但这家公司的应对方法堪称“教科书”级别的,不是硬刚,而是用了一个巧劲化解...
从6亿到31亿,这不是瞎囤货
话说回来,美国对咱们芯片行业的制裁,可不是今年才有的新鲜事,算下来都第七年了。
一开始还只是盯着几家头部企业,后来干脆搞全产业链封锁,像挤牙膏似的,一年比一年狠。去年12月更绝,出了个“1202 新规”,把24种制造设备、三种内存产品全给禁了,摆明了想卡脖子。
但面对这架势,复旦微电子没光等着,最直观的就是手里的“余粮”多了不少。
2020年底的时候,公司战略储备才6个亿,到今年上半年直接飙到31亿,翻了五倍还多。
可能有人会说,这不就是瞎囤货吗?其实还真不是,这些储备里,硅片、晶圆这些生产芯片的“主食”占了大头,还有关键设备的备件和消耗品。
就像家里囤米,不是为了等着发霉,而是知道接下来可能不好买,提前备着让生产线不停转。
毕竟生产线一停,损失可不是小数目,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能涨15.3%,这份储备功不可没。
又要自己会做,又能“邻里换菜”
更有意思的是,复旦微电子说要“独立可控”和“开放合作”一起搞,听着像矛盾,实际挺聪明。
所谓的“独立可控”,可不是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,而是关键技术得攥在自己手里,比如他们拿手的智能卡芯片、安全芯片,这些核心本事不能让人一卡就死。
但同时“开放合作”也不能落下,他们照样跟台湾的代工厂合作,欧洲市场也在使劲拓展。
这就像邻里之间,你家有好酱油,我家有好醋,互相换着用,日子才过得活络。
现在全球产业链本就盘根错节,美国想一刀切根本不现实,这种灵活的合作方式,既保住了业务,又没断了和外界的联系,比一味硬扛靠谱多了。
街坊搭伙,还得培养后生
光靠一家企业扛着也不现实,复旦微电子还懂得拉着街坊邻居一起干。
他们跟上海华虹、中芯国际这些本土制造企业走得很近,形成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小圈子,别人想断供,也得掂量掂量这个圈子的韧性,就像村里办事,几户人家搭伙,力气也大些。
还有个关键点,就是培养人,他们靠着复旦大学的资源,从本科到博士都有培养体系,每年都招将近200个应届生,六成以上都是硕士。
这就像家里培养后生,现在下功夫,将来才有能挑大梁的人,芯片这行本就靠技术、靠人才,现在攒下的人,就是将来扛事的底气。
结语
现在芯片圈的较量,看着是技术和设备的比拼,说到底还是“过日子”的智慧。
复旦微电子没被制裁吓住,既备足了“余粮”,又懂得“自己动手 + 邻里互助”,还不忘培养后生,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不仅自己站稳了脚跟,也给其他芯片企业打了个样。
其实不管是企业还是过日子,遇到难事慌没用,硬刚也不一定行,像这样踏踏实实囤实力、找方法、搭圈子,才是真能扛事的办法。
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